如何根據(jù)病因及發(fā)病機制進行貧血的分類?
發(fā)布時間:2018-07-05作者: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:3388 次
根據(jù)貧血的病因和發(fā)病機制的不同,可將貧血分為下列3類:
(1)紅細胞生成減少:常見的原因是:①造血原料(主要是鐵、葉酸或維生素B12 )缺乏或補充不足,見于慢性失血、月經(jīng)過多、消化道疾病及膳食攝入不足;如缺鐵性貧血及營養(yǎng)性巨幼細胞貧血;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礙:骨髓受到化學、物理或毒素的損傷,或癌細胞侵犯影響造血功能,如再生障礙性貧血、骨髓纖維化及骨髓病性貧血。
(2)紅細胞過度破壞:見于先天性及后天獲得性的溶血性貧血。
(3)失血性貧血:又分為急性及慢性失血。
貧血的病因及發(fā)病機制分類
1.紅細胞生成減少
(1)骨髓干細胞損傷或異常 再生障礙性貧血
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
(2)骨髓被異常組織浸潤 白血病、骨髓瘤、轉(zhuǎn)移癌等骨髓纖維化
惡性組織細胞病
(3)細胞成熟障礙
①DNA合成障礙
②Hb合成障礙
巨幼細胞貧血缺鐵性貧血
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
2.紅細胞破壞過多
(1)紅細胞內(nèi)在缺陷 紅細胞膜異常(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、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、陣 發(fā)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)
紅細胞酶缺陷(葡萄糖6-磷酸脫氫酸缺乏、丙酮酸激酶缺乏)
血紅蛋白異常(血紅蛋白病、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)
卟啉代謝異常(遺傳性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病、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)
(2)紅細胞外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貧血(自身免疫性、新生兒免疫性、血型不合輸血后、藥物性)機械性溶血性貧血(創(chuàng)傷性心源性、微血管病性、行軍性血紅蛋白尿癥)
其他(化學、物理、生物因素及脾功能亢進等)
(3)失血 急性失血后貧血慢性失血性貧血
- 上一篇:急性支氣管炎的癥狀和治療方法
- 下一篇:什么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?